2.1.1 植被
大围山动植物种类丰富,区系复杂,是湖南省动植物种类非常富集的地区。根据实际标本采集和以前资料整理,现已记录高等植物1856种(含栽培种),其中苔藓植物42科79属129种,蕨类植物33科80属190种,种子植物170科741属1537种。
大围山不仅植物种类丰富,而且自然植被类型多样,可划分为阔叶林、针阔混交林、针叶林、灌丛和灌草丛等4个植被类型组,包括有10个植被型、34个主要群系。自海拔230 m到主峰1607.9 m,相应保存的森林植被组成了明显而完整的垂直带谱系列。从植被的垂直带结构来看,海拔5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;500~1000 m为常绿、落叶阔叶混交林;1000~1400 m为落叶阔叶林;1400 m以上为山地灌草丛带。林分平均达到0.7,郁闭度(最高0.9郁闭度,最低0.2郁闭度)。详见表2-1。
大围山的自然植被类型
表2-1
植被型组 |
植被型 |
群系 |
(I) 阔叶林 |
1) 常绿阔叶林 |
1、钩栲林 2、青冈林 3、假地枫皮、多脉青冈林 4、细叶青冈、青冈栎林 5、含穗花杉的多脉青冈林 |
2) 常绿、落叶阔叶混交林 |
6、四川山矾、钟萼木林 7、朴树、长叶石栎、香槐、榉树林 |
|
3) 落叶阔叶林 |
8、含钟萼木的鹅掌楸林 9、锥栗林 10、枫香林 11、青钱柳林 12、香槐林 13、兴山榆林 |
|
4) 山顶矮林 |
14、鹿角杜鹃林 15、云锦杜鹃林 16、喙果紫茎林 |
|
5) 竹林 |
17、毛竹林 |
|
(II) 针阔混交林 |
6) 中山针阔混交林 |
18、黄山松、多脉青冈林 |
(III) 针叶林 |
7) 低山针叶林 |
19、马尾松林 20、南方红豆杉林 21、杉木林 22、水杉林 23、柳杉林 |
8) 中山针叶林 |
24、黄山松林 |
|
(Ⅳ)灌丛和灌草丛 |
9) 灌丛 |
25、映山红灌丛 26、黄山杜鹃灌丛 27、云锦杜鹃灌丛 28、鹿角杜鹃灌从 29、满山红灌丛 30、圆锥绣球灌丛 31、水马桑灌丛 32、桤叶树灌丛 33、白檀灌丛 |
10) 灌草丛 |
34、野古草、芒灌草丛 |
南方红豆杉林
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具体体现。该区森林生态类型也是多种多样,既有一定的自然演替系列,又有人为干扰造成的演替系列,且保存有大面积具有一定原生性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,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比较稳定。
2.1.2 植物资源
大围山植物种类丰富,区系复杂,是湖南省动植物种类非常富集的地区。共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,加上全部兰科植物37种,共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1种(兰科天麻为重复计算)。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,本区的特色种类有:
A、鹅掌楸。野生的鹅掌楸不多见,分布较少,大围山保存了较多的野生鹅掌楸大树,甚至有小面积群落。
B、榉树。在大围山内较常见,大树资源多,有群落分布。
C、香果树。大围山分布很广,大树资源多,幼树、树苗多,更新良好;香果树多生于次生阔叶林中(以落叶阔叶林为主),竹林内也多见。
D、南方红豆杉。大围山有大面积群落分布且古树资源较多,有与竹林混生的群落。
E、穗花杉。为稀见种,大围山有较多分布,生于阔叶林下或竹林内,多呈灌木状。
F、半枫荷。野生资源极少,野外极难发现,大围山有此种分布,但资源同样稀少。
大围山气候温和,雨量充足,植物种类丰富,植被构成多样,因而大型真菌资源丰富,目前已经鉴定统计出大围山共有大型真菌44科,107属,280种,其中以牛肝菌科、红菇科、丝膜菌科、口蘑科、多孔菌科为优势种群。
2.1.3 动物
大围山地形地貌复杂,森林植被保存良好,各种食物充裕,从而为各种野生动物生存、繁衍、栖息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,成为野生动物天然的避难场所,大围山现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,其中白颈长尾雉和云豹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;大鲵、文县疣螈、虎纹蛙、小天鹅、鸳鸯、黑冠鹃隼、黑鸢、松雀鹰、赤腹鹰、普通鵟、蛇鵰、红隼、燕隼、勺鸡、白鹇、小鸦鹃、草鸮、领角鸮、红角鸮、领鸺鹠、斑头鸺鹠、藏酋猴、穿山甲、小灵猫等24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其中以白鹇、黑冠鹃隼、斑头鸺鹠、松雀鹰、红隼、领角鸮、红角鸮、小灵猫资源相对丰富一些,而大鲵、小天鹅、云豹、藏酋猴、穿山甲等为稀见或罕见种。其中白鹇属于我国六大重点建设工程中的“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”确定的十五类重点保护物种中的物种。另有179种陆生脊椎动物属于“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”。大围山内许多动物,如可食用蛙类、经济蛇类、部分鸟类等具有合理利用的潜在价值,可开展人工驯养繁殖获得经济效益。
2.1.4 动物资源
(1)昆虫资源:大围山植被类型十分丰富,群落结构复杂,这为昆虫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小生境,昆虫种类相当丰富。经过实地的标本采集和室内鉴定,至目前为止已经鉴定的昆虫种类有19目118科518属749种。其中,鳞翅目种类列居首位,种类数占昆虫种类总数的24.43%;膜翅目种类位于第二,占昆虫种类总数的22.96%;鞘翅目种类位于第三,占昆虫种类总数的21.76%。
珍稀濒危物种有乌桕大蚕蛾、银白蛱蝶指名亚种、黑紫蛱蝶指名亚种、枯叶蛱蝶中华亚种和彩臂金龟。
此外,经室内鉴定研究,大围山森林公园叶蜂类昆虫共115种,隶属于4科12亚科56属,包括8个湖南新纪录种、20个新种。
(2)鱼类资源:经调查统计,大围山共记录鱼类40种,隶属于4目11科。大围山自然保护区40种鱼类中,2种属于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物种:圆尾斗鱼和斑鳢,其种数占整个保护区鱼类种数的5%。
(3)两栖动物资源:经调查统计,大围山共记录两栖动物25种,隶属2目8科,占湖南省已知63种两栖动物的39.68%。
(4)爬行动物资源:经调查统计,大围山共记录爬行动物38种,隶属于3目9科,占湖南省已知96种爬行动物的39.58%。记录的38种爬行动物,均属“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”。(5)鸟类资源:经调查统计,大围山现已记录鸟类147种,隶属16目46科,占湖南省鸟类总数448种的32.6%,占全国鸟类总数1332种的11.0%。从目级分类阶元上看,大围山的鸟类主要以雀形目为主,有26科96种。在科级分类阶元上,以雀形目的鸫科、莺科和画眉科具有明显优势,分别为17种、12种和10种。
大围山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9种,占本区鸟类种数的12.9%。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有白颈长尾雉,资源丰富;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黑冠鹃隼、松雀鹰 、白鹇、小鸦鹃等18种。
哺乳动物资源:经调查统计,大围山共发现哺乳动物34种,隶属于8目17科。大围山的哺乳动物中,1种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,3种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,共计4种,分别为:云豹、藏酋猴、穿山甲、小灵猫。
2.1.5 物种保护
(1)加强法制宣传。
(2) 加强林地保护。
(3)搞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。
(4)严厉打击了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。
2.1.6 珍稀物种或濒危物种
珍稀保护植物有61种,其中:一级保护有银杏、南方红豆杉、钟萼木等3种,二级保护有鹅掌楸、凹叶厚朴、樟树、闽楠、黄连、半枫荷、红椿、喜树、金荞麦、香果树、杜仲、黄皮树、伞花木、榉树、野大豆、中华结缕草等17种。两文件所规定保护种,除去重复种,该地共有保护植物25种,加上全部兰科植物37种,共有保护植物61种。
珍稀濒危动物物种中,昆虫资源有乌桕大蚕蛾、银白蛱蝶指名亚种、黑紫蛱蝶指名亚种、枯叶蛱蝶中华亚种、和彩臂金龟、。两栖动物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、文县疣螈和虎纹蛙等3种,其中文县疣螈是湖南省仅知的两个分布点之一。爬行动物中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附录Ⅱ的有3种,即乌龟、滑鼠蛇、舟山眼镜蛇。鸟类资源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有白颈长尾雉,资源丰富。
2.1.7 全面保护
大围山森林公园为有效保护所有的物种,并使之平衡,对园内空气、水、噪声等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,尤其在旺季一个季度监测2次。除此之外,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,对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保护:
(1)建立健全完善的保护管理机构。
(2)建立完善的保护区区界标识体系和控制点。
(3)完善管理制度,落实管护责任。
(4)加大保护宣传力度。
(5)加强执法队伍建设。
(6)加强护林防火队伍和设施建设。
(7)强化与周边各级政府的协调,搞好社区共管。
(8)加强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。
2.1.8 非生物因子
大围山地处罗霄山脉北端,属构造剥蚀、侵蚀花岗岩中低山地貌,尤以中山地貌为主,坡度一般为15~35°,局部达40~70°,最低海拔的花门电站为230米,最高海拔七星岭1607.9米,相对高差1377.9米,山脉东高西低,以七星岭为主峰,向西逐渐倾斜,主山体呈“人”字形轮廓。在海拔超过1200米的地段,群峰逐渐浑圆融合而成西宽东窄,长约17千米的带状广阔原野,并在海拔1400米的地带形成玉泉寺、船底窝两处总面积约330公顷的中山盆谷。据浏阳市气象局1970~2005 年资料,大围山地区年均气温11~16℃,一月平均温度- 4~2.5℃,七月气温20~28℃。最低温度-13℃(1972年),最高温度38℃(1976年)。无霜期243d,年均降雨量1800~2000mm,年降水量最小962mm(1978年),日降水量最大为320mm(1997年6月7日),年相对湿度83%以上,年日照179d。大围山溪流纵横,水资源较为丰富,且水质好。地表水年径流量达1200m3/min,雨量充沛,大围山顶部可达2200mm,是浏阳市多雨中心之一。大围山是著名的浏阳河的发源地。保护区内的龙泉溪、小溪河、大溪河是浏阳河的主要源头,而龙泉溪、小溪河、大溪河等溪沟则发源于大围山的沼泽湿地。龙泉溪是保护区的主要水系之一,区内瀑布众多,主要有龙须瀑布、枫林瀑布、童子池、玉女池、峡口瀑布等。在大围山1400m以上的高山台地分布着13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,诸如玉泉湖、祷泉湖、几子湖等,湖周围古木参天,湖面景色美丽多变。自然蓄水面积约20hm2,蓄水量1万m3以上。
大围山海拔高,相对高差大,植被垂直分布较为明显,海拔500米以下,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;500~1000米为常绿、落叶混交林;1000~1400米为落叶阔叶林;1400米以上为草灌群落。自然优势树种主要有杉、松、栎类、竹等。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船底窝,有天然黄山松林成片状分布,苍劲挺拔,堪称一绝。此外,在海拔400~900米的山地有大面积竹林。
由于大围山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,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土壤肥沃,资源丰富,密布的山峰、溪谷等,为动植物的生长、栖息、繁殖提供了很好地自然条件。
2.1.9 生态过程
从生态环境来看。大围山内森林覆盖率达99﹪,溪流水质清澈,生态环境优良;从地质遗迹的分布来看,大围山地质遗迹核心区内无居民,绝大部分地质遗迹基本保持完好的自然状态,未受到人为的干扰和破坏,加上当地政府和管理机构对地质遗迹保护意识较强,大围山内地质遗迹的自然性良好。
分布在大围山海拔1200 m 以上的湿地,呈椭圆形或长条形,单个面积在2000m2 以上,大者有200×300 m2(左右),如祷泉湖、天星湖、玉泉湖、龟湖等。这些湿地是冰川消融后的冰斗、冰窖进一步演化形成。其中溪流汇集,花草繁茂,溪水清洌甘甜,水生动物多样。有的呈玫瑰形“草墩”,人行其间松软而富弹性。“草墩”乃反复霜冻鼓起所致。湿地被誉为“地球的肾”,具有调节水资源功能,雨季充分蓄水(如海绵)至旱季而不涸可调出调济干枯;同时可降解水体中有害有毒物质,净化水源。大围山沼泽湿地之泉流是浏阳河之源,也是长沙市重要的饮用水源——株树桥水库的水源地之一。同时湿地也是生态多样化的重要环节,是鸟类、鱼类及水生植物栖息繁衍的场所,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。大围山地形复杂,山高坡陡,坡度大于25°的森林将近占了一半,超过60%的森林为天然林,核心区大部分森林基本处于自然状态,人为干扰少,动植物生境的片断化或者是岛状化并不突出,珍稀植物的种群结构没有遭到大的破坏,种群结构合理,其数量足以维护其繁衍发展。
由于保护区周边的森林也已列入国家生态公益林实施保护,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为大围山保护区的自然外延,维护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。同时保护区保存面积适宜,足以保证南方红豆杉群落、钟萼木群落、鹅掌楸群落、白颈长尾雉种群、云豹种群、藏酋猴种群等珍稀物种的正常繁衍和生存。
2.1.10 生态系统本土性
大围山未引进过外来物种,所有物种均为原有物种,生态环境的系统性稳定。
2.2 资源丰富性
2.2.1 规模与丰度
大围山森林公园植被资源实体体量大,主要有湘杉、楠竹、松木、杂木,不仅有针叶林、阔叶林,禾本科竹类资源富有,由于繁殖快,生物量增长迅速,为竹类加工产业提供富足的原材料。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数万亩高山台地,分布杜鹃、白檀、六道木、茅草等亚热带高山植被,春末夏初,漫山遍野红色杜鹃争妍斗艳,蔚为壮观,颇具观赏价值。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有利于吸引游客。在茂密的原始次生森林带,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物种,有云豹、野猪、野山羊、红腹角鸡、眼镜王蛇、蛙蛙鱼、彩蝶等多种生物,动植物体系构成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条,具有十分宝贵的科研价值,对研究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,生物资源繁育与气候变化关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2.2.2 完整性
大围山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完整,保护良好,具有原始生态自然发展类型特质,物种间相互利用和制约,相对和谐,共生共存。千百年来,动植物体系对本地区生态平衡,气候,环境起到了良好的生态维持效果。从植被自然分布来讲,高低错落,疏密有致,有效利用光热资源,从动物群系来讲,自低而高繁杂的昆虫内不仅为爬行类、脊椎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,同时又可抑制某些植物生长过旺,为调节植物内部平衡起到了相应的作用,动物与植物在示范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体系中,相互作用,相互利用,相互调节直至生态平衡发展。
2.3 价值独特性
2.3.1 美学价值
大围山生物资源在美学价值体现在变化多、色彩艳、规模大、时间长、形态美,具有振憾人心的感染力。如万亩桃园、万亩高山红杜鹃。进入林区,空气清洁,视觉味觉好,舒适度宜人。如秋高气爽,红叶满山,果实挂满枝头,收获的景象令人遐想和向往等。大围山山体东高西低,曲线自然优美,既有山体突兀高傲的本色,又有江南山地丘陵风光秀美的享受。
2.3.2 科学价值
大围山内自然分布着5—6千亩的白檀,年可产白檀干果60万斤,可生产食用油18万斤,产值在520万元以上,也是发展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的潜在前景经济林作物选取对象之一,具有代表高山湿地土地增收利用的现实意义,目前已成为省林科院长期观测和重点生物能利用研究课题,已取得部份科研成果,前景十分看好。大成坑南方红豆杉群落,如发展红豆杉种源基地,为提炼更多治癌药提供了方便,是示范区核心保护对象,为衡量本区域生态,系统优劣提供了旁证和物证。由于植被丰富,保护了地表土层,水土流失缓慢,成就了第四纪冰川遗迹鲜为人知的地表特色,虽历经十几万年而得以保存至今。为此,大围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具有十分明了的科学价值。
2.3.3 历史文化价值
大围山是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质地貌,国家级地质公园,历史悠久,孑遗植被多,有鹅掌揪、银杏、鸽子树、金钱柳、伯乐树、水杉、红豆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树种,对研究古代气候变迁和动物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。这些树木造型优雅,适合庭院绿化、适宜观赏;大多树干通直,材质好,适合建筑、家具用材,为人们生活增添光彩;有的极富人性,寓意深远,如公公栽树,孙子享用的银杏又称公孙树,鸽子树象征和平使者等。多种动物的出没,如小松鼠给游玩增添许多乐趣和好奇。
2.3.4 游憩价值
大围山内生态环境优越,是夏季休闲避暑的好去处,加上林间流水潺潺,鸟语花香,空气清新,是人们调养心境、健身强体的锻炼场所。由于山体大、林地多,可进入性十分好,深得游客欢心。
2.3.5 独特价值
大围山地理位置处在湘东北高山区,离省会长沙约120公里,位置在省内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条件,是长株潭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休闲的后花园。由于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,山高林密,生物群系代表着典型的原生态风貌,是人们进行科考、地质研究、气候变迁的好场所,也是人们写生、拍照不可或缺的天然场所和无可替代的旅游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