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1 小城镇
景区内没有小城镇
9.2 示范区边缘的小城镇
景区周边的小城镇有大围山镇、张坊镇,分别为大围山森林公园的二个出入口。两个小城镇都是有名的文明古镇和革命老区,旅游资源丰富,有湘鄂赣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锦绶堂、红军大桥、毛泽东遇险旧址、王首道故居、李白烈士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。有客家文化村、白沙古镇、大围山古镇风貌为主的人文景观带,依托大围山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水果产业、土特产品加工销售、漂流项目等。2009年,大围山旅游总体规划将大围山镇、张坊镇纳入规划范畴,提出“泛大围山旅游区”的概念,将两镇一园的旅游发展融为一体,整合资源,优势互补,相互促进。大围山镇结合实际,科学规划布局,打造客家风情一条街、旅游特产一条街、酒吧夜市一条街等等,目前已经完成了客家风情一条街、烈士塔的建设,实现了山上、山下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融合贯通。
9.2.1 产业结构
大围山镇依托森林旅游,形成了以水果、豆制品加工、蜂蜜、土特产品销售为支柱的优势产业。张坊镇依托森林旅游,形成了以野生蔬菜、花卉苗木、水制品为支柱的优势产业。
9.2.2.2 环境
小城镇以集中兴建居民住宅区,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出发点,改善排污设施,集中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,配套基础市镇设施,改善生产生活习惯,严明生态环境的保护,科学统筹各类资源环境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1、农田环境:道路硬化,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,耕地利用好。
2、山村环境:定权发证,山地流转,林业生产管理规范,山村绿化增强。
3、小城镇建设:功能区划,管理、执法严谨,建设步伐加快,尤其在居住环境方面不断优化,禁止白色瓷砖、玻璃幕墙和卷帘门铺面等低俗建筑形式。
4、自然环境:明亮清洁、污染减少。
5、人文、社会环境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,旅游示范效果已然形成。
9.2.2.3 功能
大围山旅游区进行了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,根据大围山森林公园的自然地形、景点分布、交通状况、环境特点等基本情况,将旅游区功能分为管理接待服务区、古镇文化休闲区、养生休闲区、宗教体验区、山地观光运动区、滨水游乐区、生态保育区、生产经营区等八大区域。其中管理接待服务区是森林公园管理以及游客集散和接待功能区。其主要客流集散、居停、消费地点包括互通高速出口区域的南大门,连接大围山镇的西大门,连接张坊镇的东大门,以及管理处周边的接待中心、停车场、宾馆、饮食一条街、安洲客家文化村等等。
9.3 区内乡村
9.3.1庭院经济
景区内的乡村依托旅游,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水果产业、农家乐以及民居旅馆。到目前为止,公园周边新建农家旅馆200多家,兴办各类旅游经营门店80多个,人均增收2万元/年。
9.3.2 乡村街道改造
9.3.3 特色
9.3.3.1 建筑外观
一是依山傍水,庭院仿古建设。二是集中展示,现代欧式阁楼群。三是依托古镇,建设风格各异的商品住宅,商业设施,服务设施。
9.3.3.2 环境
乡村环境优美,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一致。
9.3.4 控制人口
一是常住人口控制。逐户建档,定时核查育龄妇女生育,控制就业。二是暂住人口控制。登记造册,分门别类,计划生育常抓不懈。三是流动游客量控制。环保优先,总量控制。